南京举行“奋进新南京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创新引领专场,总结南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秀成果。十年来,南京持续加强科技强省建设,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

南京市科技局副局长王愿华公布的一组亮眼数据提供了良好佐证:十年间,南京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209.9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8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2.92%增长到2021年的3.6%。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城市排名中,南京从2017年的第9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8位。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原始创新能力、创新主体实力、科技金融赋能力、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都显著提升。
以科创基金为例,在深化科技金融服务上,南京市推出的“宁科贷”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年间,“宁科贷”余额由2012年的2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09.6亿元,合作银行从11家增加至36家。今年前5月,“宁科贷”合作银行当年累计发放贷款7797笔,金额达169.23亿元,有效推动了民营企业低成本“过桥”。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京科技创新发展路线上,高新区的创新主阵地作用显著。据2021年统计,南京所有新型研发机构全部落在高新园区内。南京高新区集聚了全市80%以上的高企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技术制造业产值、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研发费用等指标占全市比重均达到80%,南京高新区全国排名从2012年的第21位上升至2021年第12位。
一直以来,以独角兽、瞪羚企业等为代表的高成长性企业,创新性强,潜力大,是新经济赛道中引领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一座城市创新活力的标杆。会上,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何军介绍了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工作情况。近年来,南京持续推动独角兽、瞪羚企业等为代表的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2018年南京首次启动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工作以来,独角兽和瞪羚企业总数从2018年的64家增长至2021年的533家,增幅超7倍。其中,独角兽企业数量从最初的3家跃升至17家,增幅超4倍。目前,独角兽企业数量在全国各大城市排名从最初的第8名上升至第5名。
通过精心培育,英尼格玛自动化、濠暻通讯等一大批瞪羚企业接续成长为培育独角兽企业。世和基因、帝基生物等培育独角兽快速成长为独角兽企业。众多优质企业脱颖而出,2018-2021年,独角兽、瞪羚企业中累计上市企业达35家,其中主板上市15家,6家已上市独角兽企业市值总计1651亿元。
独角兽、瞪羚企业研发能力强,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先锋力量。以2021年为例,全市533家独角兽、瞪羚企业获得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3219件,以0.2%的市场主体贡献了全市15%的有效发明专利,已然成为南京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随着独角兽、瞪羚企业的高速发展,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愈发明显。2021年,南京共有192家企业获得237笔投资,融资总额近300亿元。其中,104家独角兽、瞪羚企业,获融资总额近260亿元,占全市企业融资总额80%以上,成为南京资本市场中最耀眼的“明星”。据初步统计,2018-2021年全市瞪羚企业营业收入占GDP比重由1.43%提升到5.19%,为南京新经济强劲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为此,何军表示,到2025年,力争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累计上榜数量突破1000家。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使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频繁跨界融合,叠加产生了众多新赛道,未来将成为诞生独角兽、瞪羚企业等高成长发展的新风口,接下来南京将推动更多的独角兽、瞪羚企业在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能网联等交叉领域新赛道涌现。

 
  《爱很美味》成黑马,我们需要怎样的女
《爱很美味》成黑马,我们需要怎样的女 置业指南:购买精装房有哪些要点需要注
置业指南:购买精装房有哪些要点需要注 哈尔滨:近十米高大雪人雕刻完工 可爱迷
哈尔滨:近十米高大雪人雕刻完工 可爱迷 “信息报国 邮你同行”招聘会
“信息报国 邮你同行”招聘会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只要我能动 就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只要我能动 就 首趟从昆明始发的中老铁路国际列车抵达
首趟从昆明始发的中老铁路国际列车抵达 南京元素频入镜催热取景地打卡新经济
南京元素频入镜催热取景地打卡新经济 第六届中国常州国际运动康复大会开幕
第六届中国常州国际运动康复大会开幕
 闪耀暖暖X南京云锦博物馆,游戏成传统文
闪耀暖暖X南京云锦博物馆,游戏成传统文 “周恩来励志精神百校行”在淮安启动
“周恩来励志精神百校行”在淮安启动 南京街头“夜樱”烂漫别有韵味
南京街头“夜樱”烂漫别有韵味 无锡鼋头渚夜樱绚烂 如梦似幻迎客来
无锡鼋头渚夜樱绚烂 如梦似幻迎客来 无锡国际赏樱周开启 游人漫步樱花树下赴
无锡国际赏樱周开启 游人漫步樱花树下赴 扎实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下好“一盘棋
扎实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下好“一盘棋 江苏首个零碳小屋在南京溧水启用
江苏首个零碳小屋在南京溧水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