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积极以青春动能服务发展,7月下旬,江苏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对不队”返乡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积极深入社区、走进环保一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堂生动的环保创意课堂,一次贴近生活的环保科普,一幅绘声绘色的绿色画作,实践团队以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将环保理念深植社区群众心中。
前期,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的形式,深入琴枫社区、洛阳区学府街等开展了关于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的调查,发现家乡部分区域存在垃圾混投、居民环保意识相对薄弱的情况。鉴于调研发现的问题,实践团队充分发挥青春力量,助推环境保护和美丽家园建设。
从课堂到游戏,环保知识“活”起来。在琴枫社区活动中心,实践团队聚焦青少年群体,策划并开展了生动有趣环保主题宣讲。现场,通过精心制作的PPT,实践团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并结合国家政策,强调了垃圾分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此外,团队成员还设计了趣味十足的垃圾分类互动游戏,邀请社区青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等卡片互动让孩子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现场创编的“绿厨余,黄其他,红危险,蓝宝藏”等朗朗上口的儿歌让环保知识深入人心。
从社区到家中,环保理念“走”进来。为了让环保理念渗透到每个家庭,志愿者们与社区工作人员合作,开展了入户宣传。团队分组进入居民楼,挨家挨户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科普并进行简单的环保意识问卷调查,询问居民对“生活环境保护”的看法、家中垃圾分类实施情况以及对社区环境的意见。面对团队成员的提问,大多数居民积极配合,分享了看法和建议。实践团队表示,将充分整合社区居民的优质建议,向社区积极反馈,为后续开展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从行动到互动,环保倡议“绿”起来。此次活动中,实践团成员还在社区人流量较大的路口指导孩子们共同绘制了一幅名为《绿水青山》的大型环保主题画作。清澈的河流、葱郁的森林、蓝天白云,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出心中的美丽家园,将环保的理念融入到创作之中,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之中。看着画作张贴在社区宣传栏的醒目位置,孩子们的笑容更加灿烂。实践团队成员还向参观画作的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居民们纷纷表示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己也将从自身做起,为社区环境改善贡献力量。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参与社会服务,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感,也让我们零距离地了解社会需求,对未来的自己发展规划有了更加明确的认知!”实践团成员们这样说到。
一个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一群群热心环保的居民,一幅幅家园和谐的图景正在缓缓铺呈。通过此次环保社会实践,江苏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对不队”返乡大学生们将对环保事业的热爱转化为社区美好的推动,绿色生活也逐渐成为更多社区居民的生活底色,有效带动社区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之中。
实践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对活动设计、执行反馈以及后续提升进行了全面的复盘,以期在后续的服务活动中,更好地贴近实际需求,绽放青春能量,发挥专业特长,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年学子的力量。